存儲芯片制造商SK海力士運營的一家工廠:據行業(yè)組織預測,到2020年,韓國的半導體投資將繼續(xù)減少。
9月16日消息,據國外媒體報道,到2020年,全球在新半導體生產基地和設備上的支出預計將達到500億美元,中國大陸和臺灣的企業(yè)將推動該行業(yè)從始于2018年末的低迷中復蘇。
美國的行業(yè)集團SEMI周四作出了這一預測,它預計2019年芯片投資總額將增長32%。
SEMI稱,到2020年,將有18個半導體項目投入建設,高于今年的15個。不過,由于全球經濟降溫和國際貿易存在不確定性,其中的一些工程可能會被推遲。
該機構的預測顯示,中國大陸正迅速成為半導體投資的一股主要力量。
中國大陸在這些項目中占了11個,總投資規(guī)模為240億美元。中國政府倡導要在存儲芯片等芯片上實現(xiàn)自力更生,減少對海外技術的依賴程度。作為臺積電等領先芯片代工企業(yè)的中心,臺灣地區(qū)也是芯片投資的另一個重要貢獻者,占近130億美元。
而在韓國,疲弱的內存芯片價格則預計將削減它的投資力度。韓國是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等行業(yè)巨頭的大本營。2018年,該國成為芯片制造設備的最大買家。
中國大陸在半導體領域的舉措包括,其第二大移動芯片制造商紫光展銳計劃在2020年推出一款5G芯片組,以追趕高通等全球領先企業(yè)。華為旗下芯片部門海思半導體也計劃最早在今年推出一款5G芯片組。
SEMI的預測涵蓋了電路蝕刻等預處理設備,這些設備是芯片制造商資本投資的主要組成部分。
這份預測存在不確定性。SEMI在報告說,在18個預期的項目中,有8個“成形的可能性很低”,它們的預估投資額總計超過140億美元。如果來自科技公司的需求下降,國際貿易局勢持續(xù)不明朗可能會降低芯片制造商的投資興趣。
在中國大陸尤其如此,許多此類項目被認為不那么確定能夠如期落地。不算這些項目,那么就只剩下四個很可能如期落實的項目,總投資額為96億美元。(樂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