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初俞敏洪錄《酌見》,王傳福說,2003年比亞迪收購秦川汽車后,買了幾十輛豪車拆解,最敬佩的就是豐田,“不愧是全球第一大車企”。
2003年港股比亞迪市值不到150億港元,而豐田市值則高達千億美元,差距何止百倍?節(jié)目中,王傳福說“學他,站到他的肩膀上”,后半句如果放在當時說,恐怕人們都會當成笑話。
放今天,比亞迪市值超豐田,也許不是癡心妄想了。
截至8月10日,豐田市值約18850億元,比亞迪市值8355億元。不到20年,從市值不足2%,到逼近一半,靠的什么?
那位說了,不過是趁著新能源的東風罷了,寧德時代市值甚至到了1.2萬億,市盈率150多倍,都是泡沫。
這話我舉雙手贊同,畢竟泡沫都是用錢堆出來的,只要錢撤,泡沫就破。問題是,這錢什么時候會撤?當真會撤嗎?
再者說,泡沫和泡沫也有區(qū)別。荷蘭郁金香、長春君子蘭是純粹的金融泡沫;英國南海公司股票泡沫是一場純粹的騙局;2000年左右的納斯達克可以理解為過度樂觀和超前的泡沫;日本80年代末與美國爭雄失敗,造成日本“失落的二十年”,是屬于國運級別的泡沫;
比亞迪8355億市值、按2020年42.3億元利潤來看,市盈率近200倍,市銷率近15倍,屬于什么泡沫?
誰是比亞迪?
1995年,王傳福向做投資的表哥貸款250萬元,下海創(chuàng)辦比亞迪。從創(chuàng)立到2003年,比亞迪的主營業(yè)務是手機電池,幾年下來就打敗了三洋,成為全球第二、國內第一的手機電池供貨商。
這期間,比亞迪單純是個造電池的,鎳鉻電池技術壁壘不高,以王傳福在化學電池專業(yè)上的造詣,很快攻克,靠人力密集帶來的極低成本優(yōu)勢,硬生生把對手拖垮,完成原始資本積累,關鍵詞是成本。
2003年比亞迪收購秦川汽車,進軍整車制造,心里想的卻是造電動車。王傳福買來幾十臺豪車,全部拆掉搞“逆向研發(fā)”,說白了就是山寨,此后比亞迪陸續(xù)推出F3、F6等多款車型,2009年加冕國產車銷冠。
用戶為什么買比亞迪的賬?便宜。但那會是真的便宜沒好貨,曾有戲言說,有個人買了一輛比亞迪的F6,結果養(yǎng)活了鎮(zhèn)里的一家修理廠。也不光比亞迪,那會國產車口碑都很差,汽車市場還是合資的天下。
這期間的比亞迪,是一家靠山寨積累核心技術的主機廠,趁著中國車市規(guī)模迅速增長的東風,完成整車供應鏈、制造、銷售、品牌的搭建,關鍵詞是經驗技術積累,陸續(xù)推出ET、E6、K9等車型試水電動車。2008年底,比亞迪上線了全球第一款量產雙模電動車F3DM,采用自主研發(fā)的三電系統(tǒng)。
對于王傳福在新能源產業(yè)未來的構想,巴菲特以2.3美元入股比亞迪投出贊成票。
2010年后,比亞迪在燃油車的投入,更像是在為王傳福的新能源夢“織網”,這種尋求過渡的發(fā)展方式不能算錯,不過現在看來,以特斯拉以及“蔚小理”為代表的新勢力品牌,以一種更決絕和高效的姿態(tài),很快占領了智能汽車的用戶心智,但互聯(lián)網沒有熏陶王傳福,他還是那個名片上會寫“高工”的人,以新能源為基礎,電子、汽車、軌道交通,比亞迪什么都能造。
到2016年,比亞迪燃油車的銷量縱然不敵合資車,也基本穩(wěn)居國產品牌前五。在一系列扶持和補貼下,電動車市場規(guī)模日漸擴大,但總容量依然有限,客車成了有效的突破口。2016年,電動客車對鋰電池需求占全國的60%,低能量密度的磷酸鐵鋰電池成了香餑餑,比亞迪也在這年拿下鋰電池裝機量第一,關鍵詞是市場,風快來了。
2017年后,新能源市場徹底打開,比亞迪多年積累的技術進入應用爆發(fā)期。銀川花博園云軌通車;純電e系列已迭代至3.0平臺;自產IGBT芯片已運用于各個產線,還可外銷;最引人矚目的,當屬刀片電池和DM-i混動技術,前者能力密度不輸三元鋰電,安全性更高,后者則完勝日系插混,2020年比亞迪與豐田成立合資公司,主要提供技術支持的是比亞迪。
爆款正當時。刀片電池除應用在自家車型外,已確定供貨多家新能源主機廠商。配備DM-i技術的王朝車型提貨周期甚至長達半年以上,產品供不應求。
數據顯示,今年7月比亞迪全系乘用車銷量56975輛,其中50057輛為新能源車,同比增長262.7%,刷新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(yè)單月銷量紀錄,純電與DM-i車型平分秋色,分別達24996和25061輛,其中秦Plus DM-i車型11230輛,漢純電版8522輛,一年累計銷量已超10萬。
從1995年到2021年,“成本+價格+技術+市場+爆款”,比亞迪就這樣一步步窺探到新能源行業(yè)的密碼。
EV Sales數據顯示,2021年上半年全球電動車銷量超過250萬輛,占全部汽車市場份額的6.3%;國內上半年新注冊登記新能源汽車110.3萬輛,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77.4萬輛,增長234.92%;今年上半年,比亞迪新能源銷量為154579輛,市場占有率約14%,7月單月提升至20.3%,與此對比,7月特斯拉和“蔚小理”這一數據分別為3.4%、10%。
正如查理·芒格所說,比亞迪處在非常有利的行業(yè)地位,抓住了汽油車向電動車轉型的先機。換句話說,在全球這波電氣化大潮中,比亞迪的表演才剛剛開始。
比亞迪的泡沫
如果只論目前比亞迪的股價,毫無疑問,是機構資金和短期投機資金共同推動的結果,但市場是動態(tài)的,如果太過于糾纏股價,勢必陷入與這些資金不斷博弈的怪圈中,決定一家公司短期估值的因素太多,我們不妨將視野放大一些,看看那些會影響比亞迪發(fā)展的最根本因素。
圖/華安證券
1996年,美國學者薩繆爾·亨廷頓在《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》中預言,冷戰(zhàn)過后,世界沖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識形態(tài),而是文明之間的沖突。近幾十年的交融,讓彼此相互依存卻又不得不互相警惕。
《酌見》中,王傳福對俞敏洪擺出了這樣一組數據,中國的石油儲備只有28天,70%以上需要進口,70%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,70%是交通用油輛,這三個70%卡住了中國的能源命脈。
比亞迪從2008年就決定堅持使用磷酸鐵鋰電池,王傳福解釋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,三元電池用了很多鈷、鎳,中國沒有鈷、鎳也很少,中國不能從石油的卡脖子轉成鈷、鎳的卡脖子,真正大規(guī)模使用的電池不能依賴稀有金屬。
能源安全,這一關乎國家安全的重要棋局,包括比亞迪在內的新能源企業(yè),與其說是被裹挾進來,更不如說已經參與局中的各方,如果沒能預判到這一步,就不要妄想參與以后更為激烈的競爭。能源自主,不僅關乎國家安全,更關乎一眾企業(yè)生死存亡。
“遠川研究所”在《陽謀與賭局:中國動力電池的生死競賽》一文中介紹,天齊鋰業(yè)、洛陽鉬業(yè)、青山控股在資源和技術上解決了鋰、鈷、鎳等稀有金屬卡脖子的困擾,如果我們做最壞的打算,在撲朔迷離的國際局勢,讓未來仍蒙有一層不確定性的情況下,比亞迪自給自足的模式,顯然是更為穩(wěn)妥的存在。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