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生活 >

日本核污水排入大海對人有什么危害?魚會變異?

2021-04-21 08:30:16 來源:騰訊

核廢水排入大海,對人健康有何影響?

所謂核污水,就是在冷卻核反應堆后殘留的廢水,即放射性液體。而核廢水中被檢測出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質。

核輻射不僅能殺傷細胞,又有誘變的作用,可能誘發(fā)細胞癌變或基因突變,導致生物畸形等。

短時間內,攝取劑量一旦超過100毫希沃特,人體就會受到傷害,如果超過4000毫希沃特,將會直接導致死亡。

盡管東京電力公司表示,會把廢水里“氚”的濃度稀釋到日本國家標準的1/40,不會對海洋造成污染。

但此前也有媒體披露,即使是日方稱經過 “過濾”處理的核污水中,也含有氚、碳-14、鈷-60、鍶-90、碘-129等幾十種難以徹底去除的放射性物質殘留。

(其中碘-129可導致甲狀腺癌,鍶-90已經被世衛(wèi)列入一類致癌物清單,是導致白血病的罪魁禍首。而氚可以進入生物體內,還可以在體內停留,并引起基因突變。)

換句話說,濃度是降低了,但總量是幾百噸,你品,你仔細品品。

02

以后我們還能吃海鮮嗎?

不一定。

海洋是一個大循環(huán)。頂級海洋科學研究機構——德國GEOMAR Helmholtz Centre曾對核廢水的擴散情形進行計算機模擬演練。

據研究人員預測,在核廢料排放入大海140天后,含核廢料的洋流將進入到我國南海和東海領域,并在2年內污染中國的大部分沿海區(qū)域。

圖源:GEOMAR官網

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“基爾亥姆霍茲海洋研究中心“(GEOMAR)對核廢水擴散速度和影響的模擬效果圖,藍色為輕微輻射,紅色為高劑量輻射。

隨著洋流推動,核廢水污染的范圍不斷擴大,魚類處于核輻射污染的環(huán)境中,可能會發(fā)生基因突變,或者肉質中含有放射性物質。

如果人吃了這些含有放射性物質的魚,放射性核素經食入后沉積在體內,既具有生物化學毒性,也會對周圍組織或器官造成影響。

一句話:現在能吃,核廢水排放后,可能碰都不能碰了。

不僅是不能吃海鮮,物種的變異也需要我們警惕!

01

核廢水會引起物種變異嗎?

早有案例。

自2011年3月12日,日本福島縣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爆炸后釋放大量核輻射后,我們可以從一些數據中看出核輻射污染對周邊物種的影響:

· 2020年2月份發(fā)布的居民健康調查中,福島縣青少年甲狀腺癌的發(fā)病率增加了118倍。

· 2018年2月東京電力公司抽檢的結果發(fā)現,每1公斤的小鰭紅娘魚含358貝克勒爾的銫。(銫主要滯留在全身軟組織中,尤其是在肌肉中,在骨和脂肪中濃度較低。較大量的放射性銫進入人體后可引起急、慢性損傷,并有可能增加患癌癥的風險。)

· 日本宮城縣沿海村子更是出現9足章魚。

核污染的影響有那么多,那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消停呢?

04

核廢水排入大海

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恢復正常?

未知數。

海洋并不能在短時內把福島近百萬噸的核廢水凈化掉,加上魚類的繁衍與洋流的影響,未來受到核廢水污染范圍只會越來越大。

其實這些危害,日本政府真的不清楚嗎?

相反,作為漩渦中心的他們,更清楚核廢水對于環(huán)境、人類健康的危害,但他們還是決定召開會議發(fā)出聲明。

畢竟這方法,省事、快捷,還省錢。

而根據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》,日本政府如果將核廢水排入海洋,將構成典型的海洋環(huán)境污染行為,不僅有違于國際道義,也應承擔相應的國際法責任。

相比索賠/承擔責任,倒不如尋求更好的核廢水處理方法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