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公共 >

鄭州地鐵3號線:一路上下3600多年最古老的街道通地鐵了

2020-12-29 08:17:04 來源:大河報

12月26日,鄭州地鐵3號線正式載客運營。昨天,本報記者實地體驗這條串聯(lián)起3600年時空的地鐵線路,感受鄭州人民的時代記憶同時,不禁設想——3600年前的商王,看到宮城地下穿行的地鐵,驚慌又好奇:這是怎樣的一條“鉆地龍”?戰(zhàn)國時期思想家列子,也不禁感嘆:我這“御風而行”的技能沒用了?北宋蘇軾輕拍著瘦馬有點困惑:從東京開封到鄭州西門竟然全程不用走馬路?

沒錯,已于12月26日開通載客的鄭州地鐵3號線,可以說它還是一條鄭州的文脈線。

鄭州古八景3號線串起了五個

清朝乾隆年間,鄭州知州張鉞,醉心于鄭州獨特的自然、人文美景,在修訂新版《鄭州志》時,將最具代表性的八幅風光圖畫,并手書七言絕句各一首。這便是流傳至今的“鄭州八景”。

而在今天,一條地鐵線路,竟能串起來鄭州八景中的5個:海寺晨鐘、古塔晴云、鳳臺荷香、圃田春草、卦臺仙境。

海灘寺其實已消失在歷史中,在鄭州地面留下的唯一印記便是海灘街了,如今3號線海灘寺站將這個地標喚醒。

黃河路與南陽路交叉口附近的海灘街,在幾百年前有蒼松翠柏,寺廟內還有一口碩大的古鐘,每逢佳節(jié)都會舉行隆重的敲鐘儀式,是附近鄉(xiāng)村百姓的熱鬧盛事。晨鐘穿透清霧,更顯悠長,便有了“海寺晨鐘”之名。

“御風而行”的列子也可以坐地鐵回老家

古塔晴云的古塔指的是鄭州開元寺塔。開元寺始建于唐代開元年間,東鄰文廟,北鄰城隍廟,是當時鄭州香火最為旺盛的寺廟,十三層舍利塔是當時的鄭州最高建筑,陪伴了鄭州老城世代居民千余年,直至近代毀于戰(zhàn)火。

鳳臺,即鳳凰臺,在今天管城區(qū)的鳳凰臺村附近,古時風景宜人,自北魏開始就有達官貴族在這里筑建亭臺樓閣,其中的荷塘讓人沉醉。如今鳳凰臺周邊已是高樓林立,但那縷荷香依然伴隨著鄭州人,紫荊山公園設有“鳳臺荷香”的復原微縮景觀。

“愚公移山”的寓言家喻戶曉,它的作者便是鄭州人列子。如今列子的老家圃田也通地鐵了!一座“圃田西”地鐵站,可以賞圃田春草、卦臺仙境兩大景觀。

不過話說回來了,人家瀟灑的列子根本也用不上地鐵,御風而行的他,輕松可賞全“鄭州八景”。卦臺說的是八卦御風臺,就在圃田鎮(zhèn)列子祠,是后人為紀念列子修建,據說雨天云纏霧繞,頗有仙氣。

一路上下3600多年最古老的街道通地鐵了

你知道鄭州最古老的街是哪一條嗎?答案是東、西大街。這條從商代鋪就的老街,鄭州人一走便是3600多年。

古代被城墻環(huán)繞的鄭州老城,從乾隆年間鄭州城圖來看,東、西大街分別對應著東西城門。這座城從漢唐沿用至今,南側城墻更是在商代夯土城墻基礎上代代相摞。

后世歷代在利用城墻的同時,很可能對城門、街道、大型建筑基址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沿用。有學者已論證過,鄭州老城的東西二門,與鄭州商城的南東門、南西門對應,推斷現(xiàn)在的東大街和西大街是自商代傳承下來的一條主干道。

這條老街作為洛陽至開封的必經之路,留下歷代王侯將相與文人墨客的足跡。從東京汴梁前往鞏義拜謁宋陵的北宋王室一定走過,據說宋真宗趙恒曾在路上看到開元寺塔,站上塔頂?shù)歉咄h。

蘇轍再送蘇軾到鄭州西門,全程不用走馬路了

宋嘉祐六年(公元1061年),蘇軾自開封外派鳳翔簽判,蘇轍留京侍奉老父。蘇轍一路將兄長送到鄭州西城門外。

如果這條地鐵早開通1000年,大詩人蘇軾或許不會騎馬立于鄭州西門,感嘆“苦寒念爾衣裘薄,獨騎瘦馬踏殘月”了。畢竟同樣的路程,乘鄭開城鐵轉鄭州地鐵,全程估計也用不了半個時辰。

生于滎陽的晚唐大詩人李商隱,擅長詩歌創(chuàng)作,卻似乎不適合應試。一次落榜后,閑居鄭州的他,登上城垣西南角的夕陽樓,觸景生情寫下了著名的詩篇《夕陽樓》:花明柳暗繞天愁,上盡重城更上樓。欲問孤鴻向何處,不知身世自悠悠。(頂端新聞·大河報記者張叢博文圖片為資料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