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專欄 >

格力電器混改猜想:高瓴參與角逐超預期

2019-09-04 09:02:53 來源:21世紀經濟報道

“(對這次征集結果)我覺得是略超預期的,之前沒想到高瓴進來。”9月3日,北京一家私募機構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如此說道。

9月2日晚,格力電器披露了控股股東所持公司股權轉讓進展,公開征集期內,共有兩家意向受讓方向格力集團提交了受讓申請材料,并足額繳納63億元締約保證金。

這兩家機構分別是,高瓴資本旗下的珠海明駿投資合伙企業(yè)(有限合伙),以及厚樸投資旗下的格物厚德股權投資(珠海)合伙企業(yè)(有限合伙)與GENESIS FINANCIAL INVESTMENT COMPANY LIMITED組成的聯(lián)合體。

對于厚樸的出現(xiàn),大多數(shù)投資人并不陌生,早在今年4月,在格力集團宣布轉讓格力電器控制權時,厚樸投資就曾高調示愛“格力電器是一家好企業(yè)”,隨后,有傳言稱厚樸報價高達69億美元。這一舉動引得市場紛紛猜測,厚樸是否已與珠海市國資委達成一致意見。

但頗令投資人驚奇的是,在厚樸的追愛“后半程”,卻還殺出來另一個實力雄厚的競爭對手——高瓴資本,相比于厚樸的高調,高瓴資本在前期一直“不動聲色”。

那么,高瓴的突然加入,究竟是“陪跑”,還是籌謀已久?

針對格力“混改”的進展及規(guī)劃,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相繼致電了高瓴資本和厚樸投資,但截至發(fā)稿前,均未收到回應。

高瓴早已潛伏

“比較下來,這兩家公司都很強,沒有太大的差別。”9月3日,上海一家私募機構研究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。

無論是從資金規(guī)模、高管背景,還是從資源稟賦、行業(yè)地位上來看,厚樸投資和高瓴資本之間都很難決出“勝負”。

前者厚樸投資成立于2007年,背靠高盛、新加坡淡馬錫投資,掌舵人方風雷曾先后在中金公司、中銀國際、工商東亞三家中國頂尖投資銀行擔任高級管理職務,同時也是高盛高華證券公司董事長。

早在2008年,厚樸基金就曾以25億美元的募資額,成為國內第一個融資超過100億人民幣(25億美元)的私募股權基金。

后者高瓴資本就更不用提,作為投資過騰訊、京東、美團點評、愛奇藝、滴滴等眾多優(yōu)質企業(yè)的資本獵手,高瓴資本成立于2005年,是亞洲最大的投資機構之一。截至2018年底,高瓴已經在中國投資600億美元,大約500家企業(yè)。

在硬件條件上,這兩家投資機構都滿足格力集團提出的一次性拿出不少于400億資金,有能力為上市公司引入有效的技術、市場及產業(yè)協(xié)同等戰(zhàn)略資源等條件。

那么,雙方決勝的關鍵,或在于“如何為珠海市導入有效戰(zhàn)略資源”。

8月12日,格力集團公布的《公開征集受讓方公告》中明確要求意向受讓方提交在珠海市進行產業(yè)投資和資源導入的情況及擬實施計劃(包括但不限于在當?shù)匾延械漠a業(yè)投資情況介紹,擬引入的產業(yè)投資計劃、投資規(guī)模、相關進展或引入時間安排等)。

有趣的是,今年以來,厚樸投資曾屢投重金在珠海設立子公司,很難不讓人聯(lián)想到是在為“接手”格力電器鋪路。

據(jù)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(tǒng)計,2019年1-6月,厚樸投資在珠海市公開設立的子公司數(shù)量高達8家,其中大多數(shù)都成立于5月、6月,也就是格力電器發(fā)布控股權轉讓公告之后。

不過,高瓴資本與珠海的淵源可以追溯到更早期。

根據(jù)中國基金業(yè)協(xié)會信息顯示,高瓴資本旗下在中國有一家股權投資基金——珠海高瓴股權投資有限公司,成立于2013年10月8日,公司法定代表人是馬翠芳,即現(xiàn)在高瓴的首席營運官和第二號人物。

企查查數(shù)據(jù)顯示,高瓴資本在境內有55只在管基金,其中28只基金注冊于珠海。

早在2016年一季度,高瓴資本就已潛伏在格力電器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之中。截至2019年6月末,高瓴資本仍持有格力電器4339.64萬股,持股比例為0.72%,位列格力電器第八大股東席位。

此次參與格力電器控股權角逐的珠海明駿投資合伙企業(yè)(有限合伙),來源于高瓴天成二期投資基金,成立于2017年4月12日,注冊資本91.45億元。其資金募集方中出現(xiàn)了歌斐資產、興業(yè)財富、太平洋人壽、上汽集團、清華大學教育基金會諸多投資方的身影。

機構期待市場化

不過,細究之下,對于市場而言,兩者的背景還是稍有不同。

“厚樸有一些國資背景,高瓴更市場化一些。”上述研究人士指出,這一特點從兩者的投資風格、高管背景等多方面可以看出。

公開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厚樸旗下的厚安創(chuàng)新基金,就是由中投公司、絲路基金、新加坡淡馬錫、深圳深業(yè)集團、厚樸投資及ARM公司共同發(fā)起設立,規(guī)模為8億美元。

從設立開始,厚樸投資就曾參與了諸多大型國企的資本運作項目,個個都是大手筆,相比于一般的PE,厚樸能夠調動投行、資金和政府資源。

成立初期,厚樸就斥資6.5億美元接盤蘇格蘭皇家銀行所持有的中國銀行約30%股份、以73億美元買下美國銀行減持的建設銀行5.78%股份,創(chuàng)下了香港市場的歷史紀錄等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厚樸還格外鐘情于“混改”項目,早在2009年7月,厚樸投資就曾參與中糧對蒙牛的增資,開創(chuàng)了“國有資本+民營資本+PE”的新型投資模式。三年之后,厚樸完成退出,賺得3.7億港元的“利潤”。

今年7月,厚樸投資還參與了OTC之王哈藥集團的“混改”,其以8.05億元對后者增資,成為哈藥集團持股10%的股東。

基于厚樸深厚的背景和資源稟賦,部分市場人士擔心高瓴資本或淪為“陪跑者”,但也有投資人認為,高瓴的市場化屬性更強,如果能夠接手格力電器,或能夠為格力注入不一樣的力量。

從高瓴資本在京東、百麗國際多起大手筆投資案例來看,其在產融結合以及資本運作上,都堪稱精彩。

高瓴資本近期最高調的一次收購莫過于2017年主導百麗國際的私有化。彼時,高瓴出資30億元,同鼎暉投資、百麗的執(zhí)行董事于武和盛放組成的財團發(fā)起收購了百麗國際,收購總價531億港元,是港交所歷史上金額最大的私有化交易。

交易完成后,高瓴資本成為百麗控股股東,高瓴資本創(chuàng)始人張磊成為百麗國際董事長,持有百麗集團56.81%的股份。

兩年之后,即2019年6月,在高瓴資本的主導下,百麗國際旗下的運動板塊——滔博國際從百麗分拆,向香港聯(lián)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,擬赴香港主板上市。

“純產業(yè)端、以盈利為導向的股東,將會給格力帶來更大的變化。格力現(xiàn)在面臨一些經營難題,比如渠道庫存比較高,多元化和出口等問題,這些問題都得解決,不然估值還是會受到壓制。”上述研究人士指出。

不過,不少市場人士對此次混改是頗為樂觀的。

“不管是高瓴還是厚樸,這兩家公司作為成熟的投資機構,是純資本方,對格力電器現(xiàn)有的經營管理穩(wěn)定性不會造成影響。厚樸雖然可以調動政府資源,但在其多次投資當中,充當?shù)拇蠖嗍?lsquo;中介’或財務投資者的角色。另外,格力電器現(xiàn)在的管理層比較強勢,新股東的進入肯定需要董總點頭,雙方的和諧共處也是中小股東希望看到的。”北京一家中型券商分析師受訪指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