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文化 >

人世間:消弭“代際壁壘” 真善美永恒奏效

2022-01-29 11:39:24 來源:文匯報

制圖:馮曉瑜

梁曉聲的長篇小說《人世間》是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的最高票獲獎作品。昨晚,據(jù)此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一套和愛奇藝開播。

58集的篇幅內(nèi),《人世間》從上世紀60年代末起跨越近50年,以平凡的周家三兄妹視角切入,多方位、多層次描繪了近半個世紀來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遷和人情百態(tài)。該劇由李路執(zhí)導并任總制片人,王海鸰、王大鷗編劇,雷佳音、辛柏青、宋佳、殷桃等領銜主演。

一部厚重的當代中國百姓生活史詩在辭舊迎新闔家團圓時展開,它情感筆觸細膩,理想主義飛揚,就像海報上所書“于人間煙火處彰顯道義和擔當,在悲歡離合中抒寫情懷和熱望”,也像劇中陳道明配音的旁白所言“青春之所以寶貴,乃因它和種種的希望如影隨形”。李路希望,新劇能掀起某種意義上“文化的波瀾”,“世界發(fā)生了什么變化,為什么如此,我們又在變化中呼喚什么,可能看完《人世間》,觀眾會有自己的解讀與感悟”。不久的將來,該劇還將通過迪士尼在全球播出。

真實的中國故事,說與我們也說與世界聽

2017年12月,《人世間》小說出版。梁曉聲以當代北方省會城市為背景,循著平民城區(qū)“光字片”里周秉昆一家的生活軌跡,在近50年的風雨流年里寫蕓蕓眾生的面容與命運,在新舊嬗變的時代進程中寫跌宕又壯闊的中國百姓生活史。

“作家悲天憫人的情懷、他對中國百姓那么多年生活變化的關注、對國家命運發(fā)自內(nèi)心的關心”讓李路感受到了精神上的無限共鳴。在小說出版初期,騰訊影業(yè)與李路導演共同選擇決定拍攝,并獲得了《人世間》長達8年的影視改編權?!度耸篱g》出品人,騰訊集團副總裁、閱文集團首席執(zhí)行官程武表示:“能獲得梁老師的版權授權,深感肩上的責任和重擔,我們希望聯(lián)合最優(yōu)質(zhì)的創(chuàng)作力量,共同打造一部兼具收視和社會影響力的現(xiàn)實題材力作。”彼時,距離茅盾文學獎的揭曉尚有近一年時間,小說會否“出圈”未為可知,長跨度、多維度的恢弘氣質(zhì)倒是早早注定了改編之難、拍攝之難。“就是一種使命感。”李路說,他一直想創(chuàng)作一部反映中國工人階級的電視劇。這一愿望隨著生活節(jié)奏的加快愈發(fā)迫切,“我們似乎太容易忘記了”??墒聦嵣?,今天富足的生活與曾經(jīng)衣食住行事事靠“票”的樸拙年代相隔并不太久遠,今天原子化的社會與曾經(jīng)鄰里間雞犬相聞的親密時光同樣沒隔著太久。電視劇就是想把滄海桑田、山鄉(xiāng)巨變用真實的場景、細膩的情感呈現(xiàn)給觀眾。

李路給陳道明和周梅森分別打去電話,詢問編劇人選,兩人不約而同推薦一個名字:王海鸰。她是生活劇領域的創(chuàng)作高手,此前的作品《中國式離婚》《牽手》在情感上見長、細節(jié)上見長,這兩點對于《人世間》至關重要。

純文學讓《人世間》擁有了扎實的文本基礎,可也為影視改編帶來巨大挑戰(zhàn)。原著皇皇三卷,115萬字,但小說不以人物情節(jié)大開大合取勝,它更像一條小溪緩慢地沁入讀者心田。轉(zhuǎn)碼成電視劇,字面的抒情與描寫都需要豐富的細節(jié)、周全的場景補齊,曲徑通幽的人物內(nèi)心也依靠戲劇情節(jié)去推動。不僅如此,主創(chuàng)團隊還為自己加難度。小說的故事收束于本世紀最初十年,“我們對新時代故事做了詳細補充,也在商場上加重了筆墨”。比如劇中駱士賓等人寫成了東北第一批在深圳創(chuàng)業(yè)的商人,他們成功后帶著改革開放的季風回到黑土地,與發(fā)展停滯的重工業(yè)基地相撞,發(fā)生了很多意想不到卻又真實的故事。李路說,“中國現(xiàn)在是世界第二大經(jīng)濟體,我們不僅要對內(nèi)引發(fā)中國觀眾共鳴,還要用國際視野向外講好中國故事”。

近三年的劇本打磨后,《人世間》開機。劇組輾轉(zhuǎn)多地實景拍攝,上長白山拍雪,到東三省尋找與相應年代嚴絲合縫的城景,還在吉林搭建了一片按歷史風貌還原的“光字片”街區(qū)。小到諸如1970年代炕頭一卷棉被這樣的道具,大到反映“大三線”建設、改革開放、國企改革、香港回歸、北京申奧成功等重大歷史事件的視覺置景,劇組都力求在平視中講故事。都是曾經(jīng)共同經(jīng)歷的事,來不得一點虛的。

剛開機一個月,迪士尼找上門來,預購了該劇的海外獨家發(fā)行權。李路相信,真實會繼續(xù)成為《人世間》打動海外觀眾的力量,“大家會慢慢在劇中看到中國近50年的飛躍”。

一代代人生活的這片土地上,真善美永恒奏效

不夸張地說,《人世間》的創(chuàng)作班底在國產(chǎn)劇里屬于一流配置。導演李路與美術指導王紹林此前合作過《人民的名義》《巡回檢察組》等,編劇王海鸰的《牽手》堪稱一代經(jīng)典,攝影指導張文杰的上一部作品則是《覺醒年代》。演員表同樣實力派薈萃,辛柏青、宋佳、雷佳音分別飾演周秉義、周蓉、周秉昆三兄妹,殷桃飾演從未被命運打垮的鄭娟,丁勇岱、薩日娜、宋春麗、白志迪、張凱麗、王陽、馮雷、馬少驊等都參與其中。

大家為《人世間》而來,不流于茅盾文學獎改編作品的光環(huán)表面,而是沖著故事的底色。用王海鸰的話說,“時代洪流中平凡的小人物,他們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卻是如此樂觀,在一部分人富起來之后,卻又變得失落,這其中的原因引發(fā)了我的好奇”。她從小說中看到了苦難與奮斗,更看到了一些小人物身上即便劫波渡盡依然善良的閃光之處。“這不僅僅是經(jīng)歷了動蕩年代始終保持善良的一代中國人,而是與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精神屬性一脈相承。”就像早年間生活在“光字片”的人家為那邊街巷的取名——光仁、光義、光禮、光智、光信,仁義禮智信寄托著我們民族的精神底蘊。在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,真善美永恒奏效。所以,王海鸰與王大鷗一致決定,在小說寫堅韌與頑強的基礎上,把更多筆墨給予希望,讓偏鋼鐵色、青灰色的小說“調(diào)色”成溫暖色調(diào)。

以周秉昆的父親為例,周老爺子在劇中是位八級泥瓦匠,收入不算低。但因為支援國家“大三線”建設,結婚不久便馳援西南,跟著國家軍工企業(yè)深入大山的褶皺,與家人聚少離多,最久一次離家長達八年。人生有多少八年,孩子又會在八年間發(fā)生多大變化,劇中借周家父母的對話,寥寥數(shù)筆勾出一代代人為祖國建設交付青春的當代史。也是這位父親,他在女兒周蓉追隨詩人遠離家鄉(xiāng)的事情上極力反對,但看似頑固的他,卻也在頭一回見到經(jīng)歷復雜的鄭娟后,悄悄囑咐周秉昆盡快迎娶她進門。殷桃說,那一場戲,她能感同身受角色心里的五味雜陳,有委屈,有忐忑,更多的是感動,“那是中國人生活里不變的相信真善美的底色”。

主創(chuàng)們相信,真實的生活復現(xiàn)、真誠又明亮的價值追求,會讓《人世間》消弭所謂“代際壁壘”?!度耸篱g》展開的時代圖景與普通百姓苦辣酸甜的生存狀態(tài)里,沒有英雄的詠嘆,但有父輩、祖輩闖過的關、跨過的坎兒,是我們篤信的“好人文化”在熒屏上的鮮活呈現(xiàn)。

李路說,劇組沒有刻意地追求年輕人的敘事方式:“不必低估年輕人,只要踏踏實實用最好的光影把故事講好,任何一代人都會喜歡的,無論30后還是00后。劇拍好了,年輕人自然會來。”《人世間》就是平凡中國人的人間事。

標簽: 人世間 消弭 代際壁壘 真善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