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首頁 >財經 >

賣奶茶真的不賺錢 奈雪的未來要靠“省”出來

2021-06-07 14:53:25 來源:華爾街見聞

在簡單扣除原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后,奈雪的茶毛利率僅為33%,對比星巴克約60%的毛利率,不是一般的低。

第四重:質量管理體系出現問題,引發(fā)投訴。

奈雪的茶曾多次陷入“食品安全”風波之中。深圳、北京、寧波、紹興、上海等地門店,皆因各種原因,被相關部門處罰過。

聚投訴平臺顯示,與“奈雪的茶”相關投訴有40余條,均為喝出頭發(fā)、紙屑等問題,甚至還有消費者喝出了玻璃渣和橡膠圈。

出現這些問題的原因,或許是因為新式茶飲制作行業(yè)機械化程度較低,不像星巴克咖啡,有咖啡機器和萃取設備,一切都是數字化控制,幾個店員就夠了。

新式茶飲的產品制作很多都還靠人工, “一杯茶有多甜,完全取決于店員放糖的手抖不抖。”

如此不但難以標品化,還會引發(fā)上述質量問題。

總結一下,就是奈雪的茶盈利能力、管理能力跟不上其融資擴張的步伐,才扯出諸多問題。

除此以外,奈雪的茶還存在一個特俗的隱憂就是創(chuàng)始人是一對夫妻,夫妻共同創(chuàng)業(yè)情投意合時發(fā)展倍速,但一旦勞燕分飛,勢必會影響上市公司的運行。

當當網的李國慶、俞渝以及土豆網的王微、楊蕾都是前車之鑒。

碰巧的是,在遞交招股書前夕,聯(lián)合創(chuàng)始人之一趙林退出了董事職務。一起退出該職務的還有公司最早的投資人潘攀。

奈雪的生命線:成本,成本,成本

雖然一直想當茶飲界的星巴克,但奈雪的茶并未學到星巴克的精髓,護城河也遠不及星巴克寬闊。

星巴克在全球75個國家擁有超過20000家門店的龐大銷售網絡,奈雪才500家,而且主要在中國,尚沒有形成規(guī)模效應。星巴克有嚴格的數字化、標準化生產體系,奈雪的茶飲甜度還主要看店員“手抖不抖”。星巴克的咖啡產品自帶癮品屬性,奈雪主打的鮮果茶做不到這一點。

最重要的是,星巴克成本控制做到極致,一杯咖啡毛利達60%,奈雪好不容易才提升到30%,連續(xù)三年凈利為負。目前來看,奈雪從星巴克那里只學會了皮毛——多開店,開大店,發(fā)展越來越像另一位同行——瑞幸咖啡。

都是靠融資瘋狂開店,都不賺錢,都靠資本續(xù)命。

不同的是,瑞幸把錢燒到了對用戶的瘋狂補貼上,奈雪把錢燒到了瘋狂開大店上。

但無論錢花在哪里,只要想長久活下去,就要學會嚴格控制成本,就是省錢。

怎么省錢呢?原材料省不下,因為要真材實料,而且為了保證口感和質量,不新鮮的水果必須舍棄,茶底不能超過4小時,軟歐包不能過夜,必須在非常精細的數字化運營之后才能省個一星半點。

最好省的就是人工和租金,開小店是必然之選,需要對以往產品線有所取舍或改進。

奈雪之前堅持開大店,是要新茶飲+軟歐包兩條腿走路,而烘焙廚房加水吧的面積,就要80平米,烘焙員工還要占到總員工數量的一半。

但事實上,2018-2019年,現制茶飲與烘焙產品及其他產品的營收貢獻比例約為7:3,在2020年,這一比例在向8:2靠攏,奈雪的消費者更多還是沖著一杯茶而來,歐包成了拖油瓶。

圖片來源:更新后招股書

奈雪的茶似乎意識到了這個問題。

更新后的招股書中表示, 計劃于2021年及2022年主要在一線城市及新一線城市分別開設約300間及350間奈雪的茶茶飲店,其中約70%將規(guī)劃為奈雪PRO茶飲店。

雖然奈雪PRO茶飲店面積也不小,80-200平米之間,足以做喜茶標準店,但相對之前還是省多了。

數字化、標準化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。

原來的人工費用高是機械化、標準化程度低,一切都要靠人工,比如多肉葡萄,每一粒葡萄都要人工剝皮、去籽,導致出茶速度慢、難以標品化。

瑞幸給用戶補貼有點瘋,但材料成本數字管控的能力還是不錯,所以奈雪的茶重金請來了瑞幸前CTO何剛來做他們的數字化、標準化建設,或許能如愿減少部分人工。

但通過這兩個手段奈雪的茶能省多少還未可知,畢竟大手大腳慣了,而且省的那點只是降低了開新店的成本,對原有店鋪改變有限。

過去三年的奪路狂奔,奈雪的身形不斷膨脹,但卻暴露出內功修煉不足的軟肋。本身缺乏足夠造血能力,只能靠不斷的外部融資來補血。

這次帶著新茶飲第一股、行業(yè)老二的奈雪將如何亮相資本市場,大家拭目以待。

不過如果成本管控做不好,持續(xù)入不敷出,不管融到多少錢,終究有用完的一天。股市里,不是比誰跑得快,而不是比誰跑的遠,笑道最后才能笑得最好。

瘋狂補貼的瑞幸咖啡已經一地雞毛,奈雪的茶能走多遠,關鍵在于它的成本管控能否到位,能否把前幾年拉下的內功補上。

奈雪的未來,要靠“省”出來。

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